錦上添花 我市非遺工作再上新臺階
發布時間:2018-09-19 閱讀次數:2076
今年5月份,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我市新增4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們分別是:《潮劇》傳承人林柔佳、《獅舞(青獅)》傳承人孫淑強、《龍舞(喬林煙花火龍)》傳承人林建南、《玉雕(陽美翡翠玉雕)》傳承人洪榮輝。6月份,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我市有7個項目被列入,分別是:傳統舞蹈《龍舞(橫溪龍)》;曲藝《潮汕講古》;傳統體育、游藝和雜技《李家教拳(普寧李家教拳);傳統技藝《漆器髹飾技藝(榕城漆藝)》;傳統技藝《傳統香制作技藝(大龍制作技藝)》;民俗《民間信俗(打火醮)》;民俗《祭祖習俗(南潮吳氏宗祠祭典)》。
近年來,在省文化廳、省非遺保護中心的指導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根據國家和省有關文件要求,切實開展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使我市的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并發揮了一定的社會作用。本次新增的4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7個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為揭陽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錦上添花,使我市的非遺工作再上新臺階。截止目前,我市已擁有國家級項目9項,省級項目58項,市級項目11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5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50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47人;省級非遺傳承基地8個;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2個;市級非遺傳承基地34個。
9月15日,結合我市非遺保護工作取得的成績,組織召開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座談會。座談會上,首先市文廣新局領導總結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情況,對2018年上半年的非遺保護工作進行了梳理,同時部署了下半年有關非遺工作任務,并對接下來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接著,各縣區、項目、傳承人代表進行認論,暢談了各自在開展非遺保護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保護和傳承經驗,并為接下來的非遺保護工作出謀劃策,爭取非遺工作更上一層樓。
晚上8時,在砲臺鎮南潮村舉行了揭陽市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頒發證書儀式和揭陽市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授牌掛牌儀式。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工作中,開拓創新,大力彰顯揭陽“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